星期四, 12月 05, 2013

[遊記]關於捷克的一些事


   在進入捷克之前先來簡介一下捷克的一些歷史和地理狀況,捷克全名為捷克共和國,前身為捷克斯洛伐克,20年前已跟斯洛伐克分離。


捷克的國徽由雙尾獅、格紋鷹、黑鷹三個圖案所組成,個別代表三個東歐古區域,波西米亞、摩拉維亞、西里西亞(見圖),這些圖案在各地城市很容易見到,也令人印象深刻。
捷克國徽

捷克最早可以追溯到9世紀的波西米亞王國,後來哈布斯堡家族統治後,好幾世紀在神聖羅馬帝國與奧匈帝國底下直到一戰結束後與斯洛伐克合併成為捷克斯洛伐克,在哈布斯家族統治過程中,各在14世紀與17世紀發生了宗教紛爭,引起胡斯戰爭(註一)和影響歐洲的三十年戰爭;後來二戰結束後由於蘇聯的干涉成為了共產國家,1968發生了知名的布拉格之春,雖然以失敗收場,但在1989年時以不流血運動絲絨革命迎來了民主政治。

簡易的觀光地圖

地理方面,捷克首都為布拉格,國境內主河流為伏爾泰瓦河和摩拉瓦河,西北鄰德國,北是波蘭,東南面斯洛伐克,南為奧地利,境內交通以鐵路和客運為主,但私心覺得客運較鐵路方便,近年來才升級為已開發國家,不過現代化建物不多,大眾交通方便,使用貨幣為克朗與歐元。
從城堡鳥瞰捷克小城區

人口以捷克人為主,語言也是捷克語,中壯年以下較可以通英文,觀光化程度高的布拉格有許多英文看板,除此外就得碰運氣了。捷克語出自斯拉夫語系,似乎非常難學,我到現在只會你好(Ahoj)、謝謝(Děkuji),有些單字跟英文比較可以發現到那些單字的脈絡源自斯發夫語系,這點相當有意思。

由於捷克觀光化程度高,所以在旅遊資訊上是相當方便取得的,除了看不懂如何發音的站名和地名外,熱門景點都有足夠的告示牌可以辨識,交通選擇簡單也容易搭乘。物價略高台灣一點,但不至於貴,是個逛起來(錢包)無太大負擔的地方,治安還算安全,對於想踏入歐洲卻又擔心門檻太高的朋友們是相當推薦的。

布拉格廣場上絡繹不絕的遊客


註一:胡斯戰爭-亦稱波希米亞戰爭 (Bohemian Wars),發生於1420年至1434年,起因於神聖羅馬帝國領地波希米亞的宗教改革家揚·胡斯在康斯坦茨宗教會議中,被羅馬天主教會判決為異端並以火刑處死,引起支持他的地方貴族及民眾起兵對抗羅馬天主教會以及支持天主教的神聖羅馬帝國中央政府;在戰爭初期到中期,由於在約翰·傑斯卡(Jan Zizka)的卓越領導以及波希米亞當地先進的兵器工業支援下,胡斯信徒屢次擊敗帝國軍;然而在組織內部發生分裂以及傑斯卡染病去世的情況下,胡斯信徒逐漸屈居劣勢,最後還是被神聖羅馬帝國所鎮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